“在昨天的参访中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,来自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蒙古国的中国学研究者们,他们是用中文互相交流的。”在菲利蒲看来,这恰恰体现了21世纪中国学研究者与19世纪的汉学家的本质区别,“过去的汉学家大多依赖二手文献,比如我父亲最早研究《道德经》,只能通过德文译本,而现在的年轻学者能直接用中文阅读、思考,这种‘用中文理解中文’的能力,才能触摸到文化的本质。”
而汉字的表意魅力,更让他在翻译中屡屡感叹“中文的深度难以传递”。“比如‘苏’字,繁体字里包含了‘鱼’和‘米’,直观体现‘鱼米之乡’的含义,这种画面感在塞尔维亚语里根本找不到对应表达;还有表达悲伤的词汇,‘痛苦’‘哀伤’‘悲痛’的细微差别,在很多外语中都是‘同一个词’,中文的丰富性太独特了。”菲利蒲说。
“初中和高中时,我喜欢读陆游、辛弃疾的词,他们的家国情怀总能打动我。”研究中国现代政治时,古籍也总能给菲利蒲带来新的启发。“中国的当代治理不是凭空产生的,比如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,我在丽水考察古村落时发现,当地保护明朝遗留的村庄的同时守护了生态环境。”在菲利蒲看来,这是中国人对传统“天人合一”理念的当代实践。
网友评论更多
438沉先翠谤
厦门4名摊贩被判刑:猪肉当牛肉卖
2025/10/16 推荐
2641袁彬彦495
格力工业机器人十年蝶变揭秘,脱...
2025/10/15 推荐
271赫连真彦颈丑
摩根资产管理计划到2030年将亚洲资产管理规模扩大一倍
2025/10/14 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