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文回顾道,1971年,中美关系尚未解冻,跨国科技交流几乎处于冰封状态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杨振宁毅然决定成为首批回国访问的美籍科学家,以实际行动架起沟通的桥梁。杨振宁的破冰之旅,在科学界引起轰动和积极反响,大批华裔学者逐渐消除了顾虑,纷纷申请回国访问、探亲等。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周培源对此予以高度评价,称赞道:“杨振宁是中美科学家之间友谊与交流的桥梁的开创者。仅就这一成就而言,他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。”
另外,杨振宁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,并视其为科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。1975年,他向周恩来总理建议加强科普工作,并推荐引进1845年出版的国际知名期刊《科学美国人》中文版版权。这一建议得到高度重视。1979年,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批示下,《科学美国人》正式引入中国,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国际版权合作期刊,后更名为《环球科学》。杨振宁与周光召一同出任《环球科学》总顾问,持续推动国外优秀科学内容本土化,广泛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科学爱好者。
此外,他格外重视与普通观众,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交流。2007年12月10日,正值杨振宁与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50周年,中国科技馆特邀杨振宁参加“大师讲科普”活动。在专题报告中,杨振宁系统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,尤其深情讲述了“宇称不守恒”理论从提出到实验验证的曲折经过,为满场听众带来一场科学思想的启蒙。
中国科协文章回顾道,2015年,杨振宁又作出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——放弃美国国籍,恢复中国国籍。此后,杨振宁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开外国籍院士转为中国院士之先河。2021年,99岁高龄的杨振宁将毕生积累的2000余件珍贵文献、手稿与艺术品捐赠予清华大学。他拄着拐杖,不用搀扶走上主席台出席了捐赠仪式,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铮铮风骨与深厚情怀。
网友评论更多
847古倩芝驳
麻了!800亿资金大动作
2025/10/18 推荐
3541田福雯262
中新赛克:2025年第叁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.09%
2025/10/17 推荐
2陆勤辉产苍
营收大增1332.52%,牛散出手增持!下周6股解禁比例超50%
2025/10/16 不推荐